您现在的位置: >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 政府信息公开 > 计划规划 > 总结报告
促进民生幸福 服务创新驱动 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作出新贡献——wwwbet3650003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2016-02-26  来源:

  一、2015年及“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2015年,我们按照市委任学锋书记“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各项事业发展走在前列”的要求,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把握新机遇,蹄疾步稳、奋发有为,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一是计划指标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布置的16项重点任务、省下达的26项事业发展指标和我市35项人社事业发展指标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7.5万人,帮扶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6万人,促进创业2.7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37.4%、112.8%、144.5%、118.7%,城镇登记失业率2.2%,远低于省下达的3.5%的目标值。五大险种累计参保3554.3万人次。社保卡累计持卡人数1227.3万人,居全省首位。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同比新增8.5万人和5.8万人,完成年度目标102.2%、116%。二是重点工作创新突破。出台实施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带动就业补贴、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等7项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扩大政策覆盖范围、提高贷款和补贴标准、增加补贴项目,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有效推动实现更加充分就业。圆满承办第17届中国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参会人数之多层次之高、国内城市参与程度之高、人才项目需求之多均为历届之最,任学锋书记专门批示“办得很好,达到了预期目的,认真总结,力争第18届更能促进广州人才的集聚”。我市5名选手代表国家参加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取得2银1铜2个优胜奖的历史突破,奖牌数占全国五分之一,全省近二分之一。完成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有效提高我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实施事业单位校园招聘“优才计划”,为事业单位引进人才打开绿色通道。主动监察用人单位7.1万户,同比提高7.3%;处理的劳动监察案件、突发事件、30人以上的群体事件同比分别下降11.3%、7.7%、37.6%,劳动者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三是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农转居人员、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分别达3200元、869元、608元,职工和居民医保住院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总体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5.4%和75%,失业保险金标准增至1516元/月,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达57.7万元,生育保险人均待遇达2.3万元,均居于全省全国前列,社会保障“稳定器”作用更为凸显。

  2015年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往工作打下的坚实基础,为“十二五”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回顾过去的五年,是我们勇于担当、负重奋进、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五年,是人社事业不断创新突破、亮点纷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全市人社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多个领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为广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出了重要贡献。

   ——夯实民生之本,就业局势稳中向好。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累计新增就业人数211.5万人,约占全省四分之一;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0.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1万人,比“十一五”期末分别增长4.1%、8.7%。就业局势始终保持总体稳定,期内城镇登记失业率牢牢控制在2.5%以下,在副省级城市中处于较低水平,广州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额完成90%的目标任务。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显著,每年扶持成功创业超2.3万人;创业孵化基地达260家,比“十一五”期末增长84.4%,累计带动就业15.7万人;2012年被评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是全省唯一获评城市。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城乡居民和异地务工人员全覆盖,累计资助培训46.5万人次,为稳定全省全国就业形势做出了重要贡献。

  ——保障民生之依,社保待遇显著提高。普惠共享型社保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实现人群全覆盖,五险参保人数比“十一五”期末增长70.7%。企业退休人员、农转居人员、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分别增长43.6%、53.3%、89.4%,职工和居民医保住院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总体报销比例分别提高1.4个和9个百分点,失业保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年均增长14.5%、30.9%。社保基金滚存结余1611.3亿元,“保发放”能力不断增强。

  ——稳固发展之基,人才总量持续增长。全市大专以上人才、专技人才、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303万人、149万人、226万人,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增加31.2%、38.3%、37%,均居全国前列。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更为明显,广州地区两院院士77人,获得“国家友谊奖”的外国专家11人,在穗留学人员总数达6万人,广州“十二五”期间先后三次被评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1%,优秀技术能手不断涌现,我市培养的15名选手代表国家参加了3届世界技能大赛,共取得2银2铜9个优胜奖的历史突破,奖牌数占全国五分之一、全省近二分之一。

  ——创新改革之策,人事制度更具活力。公务员分类管理逐步推进,平时考核试点取得成功经验,考录、表彰奖励、培训监督等工作更加规范有序。累计招录公务员7139人,组织培训公务员351万人次,公务员队伍结构和素质不断优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分类实施,公开招聘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全覆盖,引进高层次人才及短缺专业人才政策取得新突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稳步推进。军转安置制度不断健全,自主择业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累计接收安置军转干部3981人,安置随军家属1661人,位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为军队体制改革作出有力贡献。

  ——筑牢公平之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取得新进展。劳资纠纷预警、源头治理、应急指挥处置等协调劳动关系工作机制更加完善,突发事件和30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数分别比“十一五”下降13%、39%;仲裁结案率、信访办结率达95%、100%;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和集体合同签订率达98%、85%,分别提高15.3%和41.7%,全市劳资纠纷高发多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1895元/月,比“十一五”期末增长72.3%,有力保障劳动者更多更好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强化惠民之举,公共服务便捷高效。人社法治体系不断完善,期内出台1部法规、5部规章和92个规范性文件,编制340项权责清单,向区下放172项事权。建成智慧社保和智慧人才信息系统,累计为4.4亿人次提供服务,行政审批上网办理率达到100%。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明显提升,170个街镇、2636个村居实现机构全覆盖,定点医药机构达3137家,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率提高至95%。

  五年来,廉政建设、政务公开、政策研究、舆论宣传、规划统计、对外交流、考试鉴定、信访维稳、后勤保障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

  五年来的实践,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的经验,这是我们事业蓬勃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砥砺前行、开创未来的重要引领。

   一是始终坚持观大局、谋大事。“风物长宜放眼量”,眼界决定境界。五年来,我们始终围绕中心,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在大局中谋划、在大局中定位,找准坐标、主动作为,努力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支撑。我们始终把保持就业局势稳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努力开拓就业渠道,着力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大力构建政策扶持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培训提升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添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成功打造以留交会为依托的国际高端人才聚引平台,举办赴港招才揽智、留学英才招聘会等引智活动,大胆实施人才引进事权下放、人才流动、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驱动中的“引擎”作用。

   二是始终坚持办实事、惠民生。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为群众解忧虑、谋福祉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摆在首要位置,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致力使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共享发展成果。我们每年都把市政府明确的民生实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注重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实施精准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均等化,异地务工人员平等享有技能培训补贴。实施一次性缴费政策,将下乡知青、关破企业未参保职工等特殊群体纳入养老保险保障范围;不断提高政府资助标准,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努力推动实现社会保险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注重劳动关系综合治理,真心实意维护好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广州转型升级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是始终坚持勇担当、促改革。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化解了诸多矛盾、破解了不少历史难题。建立由市长担任总召集人的市社保联席会议,出台完善和创新社保体系“1+4”工作方案,从顶层设计上对我市社会保障工作做出了总体安排。稳妥解决职工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二元制”、养老金“倒挂”等历史问题,大力构建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大格局。创新公务员考录岗位设置、职位职数管理工作,建立机关雇员管理制度,推进公务员平时考核试点。突破传统做法,开辟绿色通道,实施事业单位校园招聘“优才计划”、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专业人才引进等新措施,首次使用二维码扫描和大数据新技术,有效提高招聘工作效率和竞争力。

   四是始终坚持接地气、创特色。五年来,我们始终立足广州实际,以务实的态度、灵活的措施,积极落实国家和省的政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情施策,走出了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人社发展新路径。我们率先在全国实施 “双到双零”、 “就业携行”的就业服务新模式,打造 “阳光就业”、“双走进”、“赢在广州”三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新品牌。率先在国家中心城市实施积分入户政策,建成全国首个农民工博物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动态筹资机制、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医疗保险医疗费风险防控、打击社保违法行为联动机制等工作得到省和国家的肯定。出台省内首个医疗保险条例,率先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激励和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广州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广州现代技工教育模式成为全国技能人才建设改革创新的成功典型在全国推广。

   五是始终坚持强基础、上水平。“打铁还需自身硬”。五年来,我们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推进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群众提供更为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始终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文化型、廉洁型、效能型党组织为抓手,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全面推进党的“五位一体”建设。我们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全面加强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市人社系统多个单位被评为国家和省先进单位,涌现出一大批劳模、优秀共产党员、技术能手等先进人物,牢固树立了广州人社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崭新形象。

  二、“十三五”时期的形势和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广州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的关键时期。科学谋划好新常态下我市人社事业发展的下一个五年规划,意义重大。长远来看,广州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将为就业、社会保险、收入分配、劳动关系等领域工作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人社领域各项改革深入推进,顶层设计成效逐步凸显,将为一些制约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解决良机;广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为人才工作带来新契机。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经济领域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已经传导到人社领域中来,未来的工作还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就业方面,总量压力不减而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需帮扶就业的人群规模全国少有,“找工难”与“招工难”并存,就业形势仍然严峻。社保方面,征缴扩面和基金支出压力加大,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参保积极性和缴费能力进一步降低,基金收入增速放缓,“保发放”能力面临较大考验。人事人才方面,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创新不足,人事管理科学化水平不高,激励约束作用发挥不明显;人才集聚优势减弱,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缺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劳动关系方面,劳资纠纷矛盾高发态势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变,劳资矛盾处置难度更大。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人社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既要增强机遇意识,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要求,科学谋划好我市人社事业的发展。

  “十三五”时期,推进人社事业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新常态,以促进民生幸福、服务创新驱动为根本任务,实施就业和人才“两个优先”战略,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改革、补短板、兜底线、防风险,推动事业发展整体跃升,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上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着力做好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深化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政府主导促进就业责任体系,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预防和有效调控失业风险,推动实施“就业提质计划”和“就业普惠计划”,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落实技能晋升培训补贴政策,支持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二)完善社会保险体系,促进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各类补充保险,促进各类人群社保权益逐步均等化。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筹资、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按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适时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科学合理调整社会保险待遇。推进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建立全民参保登记制度,积极鼓励引导城乡居民参保。严格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运行。优化和完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体系,提高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加快建设人才强市,构筑人才集聚洼地。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强化产业领军人才发展,充分发挥南沙自贸区、中新知识城国家级人才改革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示范作用。注重引智与引资引技并重,继续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打造“互联网+留交会”办会新模式,打造“永不落幕”的留交会。实施高技能人才精工工程,推进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三大基地”建设,建设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提升技工教育服务产业能力。加强统筹人力资源市场力度,推动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人才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人事管理机制活力。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把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等要求体现到公务员管理的各项制度政策中。全面开展分类考录、分类考核、分类培训,促进公务员队伍管理的科学化。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推进公务员队伍管理的法治化。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重点抓好五大发展理念、法治教育培训,实现公务员培训对象的全覆盖。深入持久改进作风,全面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程,全面实行平时考核制度,激发公务员队伍活力。全面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完善军转干部和随军家属安置制度,全力完成裁军期间的转业干部安置任务,稳妥做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稳定工作。

  (五)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劳动者体面劳动。健全劳动关系治理长效机制,完善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目标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作用,将劳资纠纷预防化解和处置工作前移,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和工资指导价位,稳妥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综合执法改革,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效能。

   (六)推进法治人社建设,增强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动出台人力资源市场条例、公务员管理办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配套政策,构建科学规范有序的人社法治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健全权责清单制度。规范政务服务流程,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强化法治监督。

  (七)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健全就业、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围绕“五个一”政府治理平台,完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信息化与业务深度融合,推进社保卡服务管理和推广应用水平,深化“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加快建设“智慧人社”。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窗口单位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化。切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好党的“五位一体”建设,强化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三、2016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开好局、起好步,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努力实现六个新突破:

  (一)要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上有新突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一是完善积极就业创业政策。健全就业目标责任考评制度,推动就业专项资金补贴项目申领程序调整、发展家庭服务业实施意见出台,修订就业失业人员档案管理、社区岗位就业补贴、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管理等办法。二是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加大通过公益性岗位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力度。三是着力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健全创业担保贷款管理机制,探索开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创业担保贷款,积极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建立创业导师库。四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构建优质的“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强化技能人才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五是健全就业失业动态监测体系。完善就业景气指标体系,优化企业用工定点监测,强化居民失业状况调查。六是全面贯彻落实技能晋升培训补贴政策,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5万人,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辅导1万人以上。

  (二)要在充分发挥社保底线民生作用上有新突破。稳步推进参保扩面,预计社会保险五险新增47.7万人次,社保卡持卡人数1300万人。一是继续完善政策体系,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失业保险支持企业发放稳定岗位补贴。出台《广州市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实施办法》。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调整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二是持续提升待遇水平,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城乡居民、农转居人员养老金年度调整工作,调整职工重大疾病医疗补助支付范围,探索总额控制下的医保复合式付费方式改革,研究促进医养融合结算方式,制定按病种结算办法。三是做好广铁集团驻粤职工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纳入广州属地化管理工作,优化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项目,贯彻落实好《广州市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管理规定》。加大社保基金反欺诈力度,签订《社会保险反欺诈公约》,全面推进社保基金社会监督工作。继续做好社会保险信息公开工作。

  (三)要在增创人才新优势上有新突破。一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推进实施“羊城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广州市产业领军人才奖励制度”、“广州人才绿卡”等项目,完善高层次人才休假体检制度,实施博士后国际培养计划,继续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支持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参与高水平大学建设。二是加大海外智力引进工作力度,探索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做好“留交会”后续跟踪服务和项目对接工作,完善“菁英计划”留学项目,继续实施“高端外国专家引进项目”。三是继续推动《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条例》立法,制定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推动人力资源市场整合,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南方人才大厦项目建设。四是实施高技能人才精工工程,健全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组织开展各类重大职业技能竞赛,加速技能创新成果的传承和推广。五是加快发展现代技工教育,建立“政校企协”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深化专业布局调整,推动师资队伍专业发展,加快入驻教育城和智慧职教建设。

  (四)要在激发人事制度新活力上有新突破。一是提升公务员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落实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规定,完善司法、警察、审计人员等分类改革,探索试行南沙自贸区公务员聘任制,稳步推进职务职级并行制度。扎实做好考录和遴选工作,全面开展职业道德建设,深入推进公务员日常考核和奖励工作,加强公务员培训与监督,加快出台《公务员轮岗交流办法(试行)》、《公务员公开选调办法(试行)》、行政机关公务员平时考核试点等政策,健全完善公务员奖惩激励约束机制。认真做好国家表彰奖励管理工作。建立和优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升级改造“公务员网络培训大学堂”,推出“公务员培训慕课堂”手机移动学习平台。二是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制定我市全面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按照上级部署研究制定我市宣传文化、高校、中小学、科研事业单位和公立医院等5个行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办法,完成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司勤人员分流安置工作,建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面试评委资格制度,推动“优才计划”向“互联网+”转型。三是完善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按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做好规范各类津贴补贴工作和地区附加津贴改革。四是完成好军转安置和随军家属安置任务,切实做好涉军群体稳定工作。

  (五)要在劳动关系综合治理上有新突破。一是稳步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二是强化劳资纠纷源头治理,加强日常巡查和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打击恶意欠薪违法行为,建立治理企业欠薪长效工作机制。三是加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推进劳务派遣审批、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信息系统上线运行。扎实推进花都区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12310”工程。四是健全劳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开展企业薪酬调查,继续稳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五是推进仲裁院规范化建设,抓好积案清理和案件督查督办,健全完善调解仲裁制度,提升调解仲裁效能。六是推动依法定途径分类处理群众信访问题。

  (六)要在基础能力建设上有新突破。一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完善权责清单,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复议、诉讼工作。二是深化智慧社保和智慧人才应用。加快推进各项信息系统建设,继续推进网上办事大厅、网上信访大厅、社保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完善社保卡推广应用机制,促进社保卡“一卡通”应用。三是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从严监督管理干部,不断完善“三重一大”目录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用铁的纪律整治各种面上的顶风违纪行为,防止“四风”问题反弹。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系统廉政教育和风险防控,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四是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围绕创业带动就业、社保信息公开、人才强市战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重点领域,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的新闻宣传引导。

TOP】【内容纠错】【打印本页】【收藏本页】【关闭窗口